现在想想很多时候是基于对制作组的信任。
刺客信条那边我清楚地知道,故事和人物塑造大概率后半程会为了刷子玩法而让路,对人物命运的关切最后大概率会虎头蛇尾没有交代。因为从Unity开始的那么多代刺客信条每一代都是如此。所以在看到他们开头精心构建人物经历和弧光时只会觉得悲哀和警惕,不想自己在角色上投入太多情绪以免大概率迟早会到来的失望。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燕云十六声上。
如龙这边,即使是剧情一团糟的5/8,最后人物的弧光和命运也是有交代的。开始追求的麦高芬最后总会实实在在同时虚无缥缈地被角色抓在手里,甭管是真抓住了还是如沙从指缝溜走但是角色确实会真的去抓,拼命去抓。烂的东西从一开始就知道不怎么样,但对好的东西的期待在十几部游戏里一次都没有落空过。这让人在玩一部新作的时候会感到安心。觉得自己付出的真心大概率不会被错付。
30.3.2025 16:11...其实可骂得有很多很多,但是骂之前我会问自己,这个毛病如龙里没有吗?然后一般来说就乖乖闭嘴了。然后冥思苦想为什么同样的问题在如龙里我会觉得可以理解甚至有醍醐味儿但是放刺客信条里就很扎眼。
另外有个应该大夸特夸的优点:这一作刺客信条字幕不仅有说话人名,还注明了这句话的情绪。(坚定地/讽刺地/困惑地/温柔地/阴沉地)
不仅方便了失聪者,也极大降低了读空气费劲的人的理解难度。
真希望现实世界也有这种情绪注解啊。
29.3.2025 23:24...刺客信条:影 前两小时体验就正如黑旗之后的大部分刺客信条游戏一样:眼看着开发者的心血被管理层糟蹋。
29.3.2025 22:22刺客信条:影...猫心里明知自己迈不出第二爪,但是这第一爪不迈一下就无论如何不能甘心。
我们又比猫高明多少呢。
28.3.2025 00:35...明天10-20厘米降雪。
把冬胎早早换掉的人你们感觉如何啊!
《双点博物馆》的继承与传统
系列好的东西也全都留着。
比如价值至少十块钱的刘北辰老师录制的中文广播旁白。比如展品和参观者的互动(小丑花把参观者吃进去之后再吐出来,参观者就变成了小丑,可以给其他身边的参观者加额外心情)。比如传统四种职位设计(专家,副手,行政,勤杂)。虽然感觉是成本原因很多感觉应该有互动的展品都没有,但已经有的还是很让人满意的。
很多前作里出现的机构,人物等等都毫不意外地继续出镜。
喜欢双点医院的人不会失望的!
26.3.2025 00:19...《双点博物馆》的动线规划
和之前的双点医院不同,这次的玩法上动线规划的比重大大加强了。
之前的双点医院动线设计是很简单的。病人会先去门诊室,然后去一大堆诊断室,最后去治疗室治疗,搞定。中间可能间或被吃喝拉撒的需求分一下心,但是整体来说因为具体会去哪个诊断室是很随机的,所以其实医院分成诊断区/治疗区就行了,没有更多动线规划的契机。
而这次要面临的是来博物馆参观的游客,情势就完全不同了。游戏引入了隔断和单向门来控制人流,不同的展品可能会彼此加成/冲突,导游路线会有类别加成/流畅加成,游客彼此也会有交互(比如教授型游客会给其他游客普及知识,小丑游客会让其他游客心情更好),规划游客的游览路线成为了游戏非常重要的体验环节。而不再是之前“一个通道把多个房间连起来”这么简单的圈地模式。来来回回排布各种展品成为了可以津津有味鼓捣一个小时的有趣体验。
而折腾十几个小时后,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鼓捣出来的时而隔断时而有宽广视野,四处都有地图,导览牌,厕所和饮水机的博物馆路线,和真实的博物馆非常接近。
内行也许会对其中的简化不置可否,但从外行的角度看,这几乎是个《博物馆设计规划入门》互动课程了。
25.3.2025 20:26...《双点博物馆》很好玩
玩之前觉得又是和双点医院一样是主题医院换皮。嘛旧瓶旧酒也无所谓了反正我爱喝还是买了。
结果是用同一个引擎设计的游戏体验截然不同的游戏。
主题医院/双点医院是一个关卡型游戏。每一关从头建新医院,满足条件就升一星,三星满了就去下一个医院把同样的事情重新做一遍。重复十几次。患者在多个房间里来回穿梭,而医疗房间其实只有诊断房和治疗房两种,只是在不停的换皮。
双点博物馆摒弃了这种框架,只有五个博物馆但是每一个都有自己独立的玩法。化石是温度湿度控制,超自然是鬼怪展品的房间调配,低端科技是收集材料制造升级,外星是电池支援布局。玩起来每个博物馆的每颗升星都有3-5个阶段,游戏鼓励甚至要求你在不同的博物馆中间来回换着玩解锁内容来最大化收益。五个博物馆会越做越大,随着多个玩法的交叉也会自然产生新问题,这些问题还都是5小时前的你自己埋下的。体验莫名地非常factorio.
还融合了开箱抽卡体验。所有馆藏都是科学家外出探索带回来的箱子开出来的。有很多不确定性。而这些不确定性又可以通过诸多游戏内手段去控制。有氪金手游的爽感又不用氪金。
推荐给所有已经玩腻主题医院的主题医院爱好者。
25.3.2025 18:08...无法用语言沟通的主要原因是双方说的不是同一种语言。虽然有时候看起来很像。
语言是思维方式的映射,而不是相反。
用自己的语言重复自己的观点无法把信息传递给对方。
25.3.2025 17:55...当程序员终于成为了产品经理但是做的产品和他想象中的产品稍有差异。
24.3.2025 01:17当程序员终于成为了产品经理但是做的产品和他想象中的产品稍有差异。#亚超见闻...看到圣哥传第八本单行本的时候发现里面的 twitter 推文依然是不支持 retweet 时期的古早 RT 格式就悲从中来...
19.3.2025 22:54看到圣哥传第八本单行本的时候发现里面的 twitter 推文依然是不支持 retweet 时期的古早 RT...我觉得针对普通特斯拉车主的抗议活动就很离谱。人家买车的时候马一龙说不定还没这样儿呢。要抗议可以奔着特斯拉销售点去嘛。
让人家换车这差价你又不出...老百姓何苦对着老百姓撒气。再这么下去就变成猎巫了,谁带顶红帽子就按MAGA标准揍一顿得了。
发卖车卡片不如给特斯拉车主分发“我买这个车的时候马一龙还不是这个吊样”贴纸(
19.3.2025 22:33...但是和之前一样,每台手机都附带一本说明书似乎也不现实。毕竟95%的时候这本说明书都不会起到任何作用。
也许这种时候国内很多厂商的做法是对的。手机店里会有免费赠送的快速使用小手册专门提供给中老年人。还有销售人员帮着做初步的设置。老年人有不会的操作还可以随时回访。
第十八次回店里问问题依然获得了耐心的解答和指导的已经觉得不买点什么就不太好意思的我妈:(指着店里的手机壳)孩子,这个多少钱啊?
第十八次耐心帮助我妈设置手机的年轻店员:这边最便宜的要498呢阿姨。
我妈: (把钱包放回口袋)没事了我就随口问问。
19.3.2025 18:02但是和之前一样,每台手机都附带一本说明书似乎也不现实。毕竟95%的时候这本说明书都不会起到任何作用。也许这种时候国内很多厂商的做法是对的。手机店里会有免费赠送的快速使用小手册专门提供给中老年人。还有销售人员帮着做初步的设置。老年人有不会的操作还可以随时回访。第十八次回店里问问题依然获得了耐心的解答和指导的已经觉得不买点什么就不太好意思的我妈:(指着店里的手机壳)孩子,这个多少钱啊?第十八次耐心帮助我妈设置手机的年轻店员:这边最便宜的要498呢阿姨。我妈:...想起之前苹果手机是以“不需要说明书,只依靠直觉就可以操作”作为卖点的。
然而人的“直觉”会随着生活环境和阅历的不同而不同。很多现代人觉得自然而然的“设计语言”在中老年人眼里如同天书。看我妈用扁平设计的手机会对UX这一工种有崭新的认知。用简洁明快的方式绘制的极简“按钮”在老年人眼中可能压根无法联想成“可以按的东西”。更别提需要手指点击才能触发的下划线填写框了。
莫名想起那张旅行者一号上的,人类发向宇宙边缘的,科学家坚信“外星人一看就会懂”的金碟子。
哪儿还需要什么巴别塔啊。
19.3.2025 17:52...旧的google 助手需要字正腔圆的念“播放孙燕姿的歌”才会给我播孙燕姿。否则会强硬地表示听不懂。
新的Gemini就不需要了。会很温柔的告诉我“我知道你要干什么,但是我播不了哦”。
智能手机在AI的进一步加持下感觉反而越来越不智能了...
或者说越来越智能但是能做到的事情越来越少了?听起来好像是对毛象用户的恶毒隐喻一样。
19.3.2025 17:44旧的google...“这都X月了为什么还在下雪啊”这种抱怨,大部分地方会在X填入2或者3,我市大概是5或者6...
四月下雪根本就不会有人觉得奇怪。五月或许会有人哀嚎一下...
18.3.2025 20:04...家属发信息表示我们的车是不是要换夏胎了啊。
我看着窗外越下越大的雪陷入了沉思...
玩如龙海盗的时候,控制失忆真岛进行的智力问答部分连番闯关成功,第一个挂科的是《日本黑帮学》。
体验非常meta.
16.3.2025 16:12...跑去翻自己的推文,发现自己以前嘴可是真损呐...
15.3.2025 03:43跑去翻自己的推文,发现自己以前嘴可是真损呐...在本市华人理发师纷纷跑到其他省之后,尝试了一家印度理发师。
体验非常好。理发师全程只说了四句话:要怎么剪?这么短好吗?剪好了您看咋样?欢迎再来。